光學薄膜:面板產業鏈主要新材料
光學薄膜是廣義具有光學性質的薄膜產品,主要分為偏光片和背光模組(BLU)中用光學膜產品,主要應用領域為TFT-LCD面板(合計占成本比重約20%+),偏光片亦需要用在OLED面板中。面板產能不斷向大陸轉移,一方面LCD面板尤其是大尺寸產品投資增長,帶動光學膜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對偏光片的國產化也帶來較大的機遇。
引言:薄模綜述
薄膜材料可分為功能性薄膜(film)和選擇性分離膜(membrane)。薄膜材料是原子、分子或離子沉積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維材料。膜材料所涉及的制造和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涵蓋建筑建材、節能環保、醫藥、電子、食品、交通、能源、化工等諸多行業。功能性薄膜主要指具有特定物理及化學性能,用于表面覆蓋或中間夾入的膜層,強調其強度性質、表面性質、光學性質、粘結性質或阻隔性能等;而選擇性分離膜是具有選擇性分離功能的材料,更多關注微觀孔徑結構、分離機理和性能。
高分子基材的功能薄膜產品在各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尤其是具有光學功能的薄膜。高分子薄膜(如PET、PC、PMMA、PVC、TAC等)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和物理機械性能,通過實施附加的功能涂層如表面硬化涂層或一些特殊的功能涂層,使得這些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功能性得到完善,應用價值上升。根據用途、功能不同可分為光學薄膜、防護阻隔用膜、電子電氣膜、建筑膜材以及其他特種膜等。
選擇性分離膜以在水處理行業的廣泛應用而備受矚目。分離膜是一種特殊的、具有選擇性透過功能的薄層物質,它能使流體內的一種或幾種物質透過,而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從而起到濃縮和分離純化的作用。分離膜被廣泛地應用于海水淡化、食品濃縮、廢水處理、富氧空氣制備、醫用超純水制造、人工腎及人工肺裝置、**的緩釋等方面。
高性能膜材料作為重要的新材料,近些年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關注和支持。“十二五”規劃中,高性能膜材料即作為專項計劃被寫進政府文件,并提出了五年內達到千億規模的目標。“十三五”規劃中同樣提及高性能膜材料,但相對于“十二五”側重對市場規模以及市占率的規劃,“十三五”更強調行業標準的建立以及膜材料在節能環保中的應用。
一、光學薄膜介紹
1.光學薄膜的分類:偏光片、背光模組用光學膜
光學薄膜是指在光學元件或獨立基板上,制鍍上或涂布一層或多層介電質膜或金屬膜或這兩類膜的組合,以改變光波之傳遞特性,包括光的投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變。故經由適當涉及可以調變不同波段表面之穿透率及反射率,亦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
光學薄膜大致可以分為兩組:偏光片和背光模組光學薄膜,主要應用領域是TFT-LCD。LCD主要由液晶、背光模組、玻璃基板、偏光片及TFT 電極等幾大部件組成。液晶顯示器件從結構上說,屬于平板顯示器件。其基本結構呈多層的平板形。典型液晶顯示器件基本結構主要是由液晶,玻璃基板,偏光片及 TFT 電極等幾大部件組成。當然,不同類型的液晶顯示器件其部分部件可能會有不同,但是所有液晶顯示器件都可以認為是由兩片光刻有透明導電電極的基板,夾持一個液晶層,封裝成一個偏平盒,再在外表面貼裝上偏光片等構成。其中,背光模組光學薄膜又大致包括反射膜、擴散膜、普通棱鏡片、多功能棱鏡片、微透鏡膜、反射偏光增亮膜等六種。
由于LCD面板本身不具發光特性,因此,必須在LCD面板上加上一個發光源,方能達到顯示效果。背光模組(BLU)就是提供給LCD顯示器背面光源的關鍵零組件。LCD背光模組主要由背光源、光學膜片、膠粘類制品、絕緣類制品、塑膠框等組成。其中,各類光學膜片是背光模組的關鍵零組件,按其作用主要可以分為反射片、擴散片、棱鏡片、導光板、燈管反射罩等。
對LCD面板成本進行拆分可以看出,物料成本占到LCD總制造成本的70%以上,折舊成本占11%,人力成本、間接成本、銷售管理成本各占5-6%。物料成本中背光模組占比*高為18.2%,彩色濾光片占14.7%,偏光片占9.5%,玻璃基板占8.9%。
背光模組中增亮膜、擴散膜和反射膜的成本占比分別為32%、7%、2%,合計占比達41%。偏光片中TAC(三醋酸纖維素酯)膜和PVA(聚乙烯醇)膜為主要原材料,成本分別占比為50%和12%。
2.光學膜是LCD背光模組的關鍵組件
LCD是新型平板顯示器件領域中技術*成熟、支持廠家*多、應用*廣泛的產品類型。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當中放置液態的晶體,兩片玻璃中間有許多垂直和水平的細小電線,利用通電與否來控制桿狀水晶分子改變方向,將光線折射出來產生畫面。
背光模組(BLU)是提供給LCD顯示器背面光源的關鍵零組件。LCD面板本身不具有發光特性,因此,必須在LCD面板上加上一個發光源,方能達到顯示效果。LCD背光模組主要由背光源、光學膜片、膠粘類制品、絕緣類制品、塑膠框等組成。其中,各類光學膜片是背光模組的關鍵零組件,按其作用主要可以分為反射片、擴散片、棱鏡片、導光板、燈管反射罩等。從技術發展來看,LCD的發展趨勢包括大屏幕、高清晰度、使用LED背光源代替CCFL背光源、超薄化、廣色域、支持3D顯示以及智能化等,但這些發展趨勢都不會改變LCD的基本背光顯示原理和結構。因此,LCD利用其體積小、重量輕、無輻射、不耀眼、抗干擾性好、抗震性能好、有效顯示面積大等一系列突出的優點,在世界范圍內正迅速登上主流顯示技術的地位。
3.TFT-LCD液晶面板經濟切割數目要達到6個以上
液晶顯示(LCD)技術是一種跨世紀的平板顯示技術,它的出現和發展使顯示技術產生了**性的變革。
根據玻璃基板的尺寸大小,平板顯示生產線可以劃分為不同的世代。如中小尺寸應用常用的2.5代線,玻璃基板的大小有400mm *500mm、410mm*520mm等幾種,大尺寸TV面板應用的8代線為2200mm*2600mm。平板顯示的世代只與尺寸大小有關,尺寸越大、制作價值更高的大尺寸應用產品的利用效率也越高;但生產工藝與產品的先進性與世代沒有必然關系。
從產品良品率及玻璃基板的利用效率綜合考慮,玻璃面板的經濟切割數目需要達到6個以上。如以8代線玻璃基板為例,尺寸大小為2160*2460mm2,切割37英寸LCD-TV,可以切割出12片,利用率為85%;切割46英寸LCD-TV僅能切出8片,利用率僅為88%;而生產57英寸僅產3片,產能利用率為51%;可生產65英寸2片,產能利用率僅44%。綜合來看,8代線生產37、46、52英寸產能有較高的利用率,而其他尺寸則利用率較低。因此,應用產品尺寸越大,要達到經濟切割,需要的生產線的世代也越高,這也是近幾年為滿足液晶電視市場新建生產線主要集中在8世代以上的原因。
二、TFT-LCD產業鏈
TFT-LCD產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鏈聚集型產業。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其一,產業線建設、產能增長、性能提升、成本下降的速度都極快,產品競爭極為激烈;其二,產業門檻高,進入困難,一旦進入想退出更難;其三,產品應用范圍廣,市場前景廣闊,市場容量極大,技術應用比較成熟。
TFT-LCD產業中有一個有名的理論叫微笑曲線。微笑曲線中間部分是面板制造;左邊是上游材料供給,屬于全球性競爭;右邊是產品應用與營銷,主要是當地性的競爭。微笑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高附加值部分體現在兩端,即材料供給和銷售,毛利率可以達到50%以上。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低,毛利率在-25~+30%之間,獲得的附加值*低,產業周期性波動較大。因此,按照TFT-LCD產業鏈盈利能力來講,玻璃基板、液晶、背光模組等上游材料公司具有顯著的高附加值優勢。
由于技術門檻高,盈利能力強,上游材料的關鍵技術和市場基本掌握在全球少數企業手中,如玻璃基板被美國康寧公司、日本旭硝子和電氣硝子等壟斷,液晶被德國默克和日本智索壟斷,偏光片市場被日東電工、LG化學和住友化學等壟斷。
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LCD電視將持續占據統治地位。隨著CRT、PDP這兩種電視逐步停產,電視廠商將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更具成本競爭力的LCD電視上。OLED作為新興的電視平板顯示技術,除了投資規模無法與TFT-LCD相比,大尺寸OLED技術路線尚不確定、良率較差以及較高的價格,都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大難題。
大尺寸TFT-LCD面板主要應用于四個方面,分別是液晶顯示屏,液晶電視,筆記本電報,平板電腦。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小尺寸方面OLED占比逐步提升而LCD減少,大尺寸方面依然以LCD為主。根據IDC統計的大尺寸TFT-LCD面板季度出貨量數據來看,從2015年一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TFT-LCD面板出貨量呈現出波動變化的特征,其中2017年一季度全球出貨量為1.9億平米,應用于液晶顯示屏,液晶電視,筆記本電報,平板電腦的比例分別為18.03%、31.69%、23.30%、26.98%。
從生產廠商情況來看,京東方是全球*大的大尺寸TFT-LCD生產商。目前,京東方建成了全球**條10.5代TFT生產線、是目前全球*高世代TFT生產線、全球*大的高科技電子廠房項目,并計劃2018年實現首批產品的點亮投產。2016年全球前五大大尺寸TFT-LCD生產商出貨量占比分別為京東方20.5%、LG 20.2%、群創15.6%、友達14.3%和三星11.6%。
上海卷柔新技術光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光學儀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成立2005年,專業的光電鍍膜公司,公司產品主要涉及光學儀器及其零配件的研發和加工;光學透鏡、反射鏡、棱鏡等光學鍍膜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為全球客戶提供上等的產品和服務。
采用德國薄膜制備工藝,形成了一套具有嚴格工藝標準的閉環式流程技術制備體系,能夠制備各種超高性能光學薄膜,包括紅外薄膜、增透膜,ARcoating, 激光薄膜、特種薄膜、紫外薄膜、x射線薄膜,應用領域涉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美容、醫用激光器、紅外制導、面部識別、VR/AR應用,博物館,低反射櫥窗玻璃,畫框等。